如何通过无障碍环境建设,提升残疾人的生活质量和社会参与度一直是我们近几年关注和思考的社会热点问题。在萨瓦瑞亚近期发布的《改善亚洲地区公共场所的无障碍环境》编纂过程中,我们特邀了两位无障碍环境建设领域专家针对这一议题表达了其深刻见解。
立法是基石,我们面临多重挑战
《中华人民共和国无障碍环境建设法》于2023年9月1日正式施行,标志着我国无障碍环境建设迈入了一个全新的的阶段。
杨立雄认为:“立法过程中面临的主要挑战之一是立法后的可执行性。中国地域辽阔,发展差异显著,无障碍环境建设在城乡之间、不同城市之间存在较大差距。因此,法律条文中多采用‘应当’而非‘必须’,旨在提倡并逐步提高无障碍环境意识。同时,法律明确要求做好宣传工作,提升全社会的无障碍环境意识,为法律的落地实施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
“无障碍环境建设不仅关乎残疾人的出行便利,更关系到他们的社会参与度和生活质量。因此,在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无障碍环境建设法》时,需要关注残疾人出行无障碍和工作场所的无障碍改造,这是一个较长的过程,需要政府、社会、企业和个人共同努力。”
深入实地考察,才有定制化方案
无障碍环境建设不仅仅是法律的要求,更要落地于实践,结合数字技术,实现个性化和智能化的改造,以适应残疾人和老年人的多样化需求。王宇表示:“无障碍环境改造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是原有公共环境的限制以及资金的筹措。因此,因地制宜、分区分类分级的无障碍设计策略显得尤为重要。”
“残疾人的需求的尤为重要。只有深入了解残疾人的实际需求,才能做出真正适合他们的无障碍改造方案。最关键的无障碍改进措施是解决老残群体基本生活需求,改善其物质环境,并结合辅具发放,以智能化手段进行改造。实地考察研究是做好残疾人家改的关键一步,只有把残疾人家庭情况所有细节都掌握清楚后,才能做出适合的方案,真正实现‘一户一策’、定制化方案设计这个目标。”
轮椅升降平台, 让通行无碍
萨瓦瑞亚重视残疾人士无障碍出行与便捷生活的需求,特别打造了安装在楼梯扶手上的斜挂式升降平台和可直接上下移动的垂直式升降平台,两种不同类型的轮椅电梯可适用于多种应用场所,成为连接家庭、社区和公共场所无障碍出行的重要桥梁。未来,萨瓦瑞亚将与社会各界合作,为实现“每个人都能自由行动、平等参与世界”的愿景贡献我们的力量。